【倫敦熙攘鬧市中的花樣年華】 品屋茶館:與創辦人Z的訪談

於倫敦Soho區新開張的品屋茶館,以香港六十年代的設計風格作為主題,
為客人帶來中西揉合的食品新體驗。
其中的流沙包及巧克力包吸引不同本地與在英華人慕名前來品嘗,
而下層的茶館主要推出多種融合中國食材和酒類所調製的雞尾酒,推動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的特色。

走進茶館,自然被那種復古的裝潢吸引著。店主Z表示這是因為她與丈夫比較鍾愛香港六十年代。


〈廣東的包與酒〉
Q: 廣東包與台灣包最大的分別是甚麼?
A: 最大的分別是廣東包的餡料完全被麵團包裹著,而上海包則是
呈一個開合的形態、餡料外露。廣東包就像一個驚喜,
要掰開之後才看得見內裏的餡料,所以我們品屋茶館亦在包子蓋上一個紅印以作辨識,
譬如:魚、羊、豬、菇等。
Q: 開業至今,客人們最鍾愛的口味是甚麼?
A: 現在最受歡迎的包子是我們的奶黃流沙包,許多人亦慕名而來品嘗,
它滑溜的質感與適中的甜度,賦予了大家爭相拍照和錄影上傳留念的經驗。

Z表示除了奶黃流沙包和叉燒包外,紅克力包(黑朱古力、辣椒與豬紅)
亦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因為其中豬紅這一個材料揉合在其中平衡巧克力的甜度,
刺激客人的味蕾走進一個新的感官體驗。而紅克力包的包底沾上椰絲。
然後烘烤,令這一個紅克力包與其他的味道區分出來。

當然不少得最普遍讓大家鍾愛的是傳統不變的叉燒包,它亦榜上有名;
所以流沙包、巧克力包與叉燒包是他們每天最早售完的食品。



Q: 茶館有哪些特色的雞尾酒?
A: 我們所調配的雞尾酒都含有中國的飲料和食材,
由於我們在外品嘗以亞洲為主題的雞尾酒大多都加了如荔枝到伏特加的調配,
並沒有真正去發掘屬於中國特色的材料。
因而我們雞尾酒的配方融合了茅台、二窩頭、杞子、甘草等的特色草藥和酒類。

〈中西揉合的復古裝潢〉

Q: 裝潢帶點香港六十年代特色,為何偏愛復古?有沒有甚麼特別的原因?
A:在那個年代,香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引致東方與西方的元素相互結合。
品屋茶館承續著香港六十年代中、西文化的和諧結合,
所以在食品和裝潢上亦配合著這一個主題發展。
Q: 店內的裝潢是自己的設計嗎?
A: 我的正職為室內設計師,負責室內設計公司Five Line Projects的日常運作。
品屋茶館是我們第一個在倫敦的餐廳室內設計方案,亦是我個人喜愛的年代風格,
所以在室內裝潢上投放不少的心思。品屋茶館的裝潢亦取材自王家衛的兩部電影
《花樣年華》及《2046》,餐廳內的燈光、地磚和傢俬都仿照香港六十年代的設計風格。
而倫敦暫時仍未有以老香港風格為主題的餐廳,
所以品屋茶館以此為題帶來一種復古和嶄新的進餐體驗。

Q: 希望客人感受到甚麼及對茶館的期望?
A: 暫時很少本地人知道東方雞尾酒的調配,希望茶館可以把這些中國傳統的食品帶到英國,
予本地人一個新的體驗和認識中國傳統美食文化。同時很希望以茶館懷舊的味道吸引到客人,
三五知己能好好享受茶館的氣氛和帶東方特色的雞尾酒。


記者:Esther Tsang
撰稿:林靖風
攝影:林靖風、Esther Tsang